2015年5月30日 星期六

風情

我們還沒開始辭職旅行前,以往每年都會把所有年假去一次兩三星期的旅行,都會找Eddie幫忙,是一個認識十多二十年的travel agent。

記得還是大學生時,雖然自己人生從未離開中國國境,也沒坐過飛機,但自從去聽一個自助旅遊的講座之後就決定大學畢業要去一趟歐洲 (事實那個年代很流行大學畢業就要去歐洲浪遊,像交畢業論文的普及) ,那時候攪講座的就是歐陸運,而Eddie就是從那裡認識的,那時互聯網才起步,旅遊資料非常有限,更別說網上格價訂機票了,背包旅遊的資料只有買書和上一趟(甚至幾趟)歐陸旅運了…那時候覺得,歐陸旅運裡面每個人都是浪遊專家,你能說得出的地方,他們都能快速有效從回憶中告訴你有什麼好玩,要不要簽證,從哪個途徑去,哪航空公司最便宜之類的旅遊資料…

一直到很多年後的現在,雖然已是網上資訊爆炸,而他亦由又瘦又黑的浪遊青年,變成有點發福的中年,在新公司自居的已是“海島專家”,他一年去馬爾代夫的次數比我去銅鑼灣還多,但我們若要去一些和一般人不太一樣的行程時,也會找他幫忙,他的意見依然比坊間的所謂專業旅運還是專業很多呢!
這次南美之旅,他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,沒有任何行程之前,問他南美有什麼好玩,他簡單的回答“風情”,那時我還笑了回應“玩野呀?” 到現在,在古巴的最後一天了,回想過往十一天之旅,如果要我給一個總結的話,“風情”二字確實貼切不過!

可能是我太懶惰沒找資料,加上孤陋寡聞,能想得到古巴有名的旅遊點不是印加遺址,也不是動物,海灘也沒有墨西哥邁亞美出名,也沒想到峽谷河流… 出發前有關古巴就只想到老爺車、雪卡、Mojito加上“夏灣拿”這個名字很有型而已…

我們只有十一天時間,所以就只點了三個城市停留,結果出來就是嘗試一下時光倒流七十年的生活,比我爸還老的汽車當的士,一百多年歷史的樓房當民宿, 偶爾會聽到馬車在屋外走過,上海灘年代的劇院仍在運作…






還有認識更多這共產國家獨有產物: 古巴居民沒有互聯網,還以為中國也一樣,雙貨幣制度,每天有人在銀行門前排隊,國家招牌Havana club rum 酒全國所有商店包括機場同價,香港1/4價錢的公巴,的士卻是香港4倍,出奇的國家規定民宿必定有冷氣和熱水,主人自己卻不一定有,醫生一個月工資比不上的士來回兩次機場…

這些這些對我個人來說,都不是去一般其他地方旅遊能遇到的,姑勿論是好還是壞,也不能分割,加起來,正正就是“古巴風情”了!

by: Mat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